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

美債危機

美國債務評級遭下調始自一個電話

上 週一﹐美國國會的無黨派統計人員發佈了一份長達11頁的報告﹐報告描述了剛剛達成的提高美國債務上限的協議將如何削減至少2.1萬億美元的赤字。就在國會 各辦公室忙著研究這份報告的時候﹐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Standard & Poor's)的一位負責人悄悄打來電話﹐詢問報告的細節。

Getty Images
上週五﹐在紐約時報廣場的股票指示器上顯示了標普下調美國債務評級的消息。
四天後﹐部分基於那次討論所獲得的信息﹐標準普爾公司宣佈了下調美國債務評級的決定。這是美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此舉的爭議性及其對金融市場的潛在破壞一樣大。

標 準普爾公司在那天搜集的信息導致其將美國未來的赤字高估了2萬億美元。奧巴馬政府將此稱為一個全然不顧後果的錯誤。這通電話並非標準普爾公司下調美國債務 評級的原因﹐但卻是一系列事件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美國股市暴跌﹐以及美國總統辦公室召開的一次緊急會議。這些事件可能會對美國在全球的地位、奧巴馬的總 統任期以及標準普爾的聲譽造成嚴重且持久的影響。

現在﹐白宮發現其處境和歐洲那些負債累累的國家一樣:白宮正和一家評級機構公然爭吵(白宮並不喜歡這家機構的評級決定)。標準普爾公司沒有採納美國財政部的建議﹐即多花些時間重新考慮這一決定。相反﹐標準普爾為自己採取這一舉動的理由重寫了書面解釋。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斯珀林(Gene Sperling)說﹐他們(標準普爾)所犯錯誤的嚴重性﹐以及當這個錯誤被指出﹐他們只願意當時修改其新聞稿中陳述的首要理由的這一作為令人嘆為觀止。這種做法就像一個機構先得出結論﹐然後才去尋找任何可能支撐結論的論據。

標準普爾公司總裁夏爾馬(Deven Sharma)上週六在一次採訪中替公司的立場辯護﹐辯護內容包括該公司公佈聲明的具體時間。夏爾馬說﹐我們認為一旦做出評級決定﹐我們必須向前邁進﹐迅速讓市場得知這一決定。對於市場來說﹐讓它們知道我們的觀點非常重要。

就在標準普爾做出決定前幾天﹐美國才剛剛經歷一次失控的、幾乎就要違約的體驗。

7 月31日﹐白宮及國會中的共和黨人達成一項協議﹐提高現有的14.29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並在10年時間內削減2.1萬億美元至2.4萬億美元的赤字。 這份協議沒有實現一些白宮官員和國會領導人此前努力爭取的4萬億美元的一攬子計劃。共和黨人拒絕增稅﹐民主黨人反對大幅削減醫保預算﹐這兩個因素最終令達 成一個規模更大的協議的希望破滅。

這份規模被縮減的妥協方案反映了有關各方在8月2日之前達成政治共識的最後一搏。如果到了8月2日還未 達成協議﹐那麼無論是償還債務還是支付社會保障金﹐美國政府都可能囊中羞澀。一個不幸的徵兆的是﹐標準普爾公司此前曾警告說﹐美國想要保住AAA信用評級 ﹐必須達成一個4萬億美元的一攬子計劃。美國的AAA信用評級已經保持了70年。

標普打電話給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向其詢問各種不同的債務“基準線”。標普用基準線來評估政策決定對未來赤字的影響。例如﹐如果評估認為政府開支增速將超過通脹率﹐那麼赤 字問題就會愈加嚴重。這個看似簡單的交流為幾天後一系列引人矚目的電話做了舖墊。

週二﹐奧巴馬簽署了聯邦債務上限協議使之成為法律。第二天﹐美國財政部負責金融市場的助理部長米勒(Mary Miller)和其他官員與標普的一個分析師團隊見面﹐討論了該協議。

美國財政部官員向標普的“信用團隊”成員解釋了他們將如何削減政府赤字及未來的開支。

米 勒是一位債市專家和金融分析師﹐曾為普信集團(T. Rowe Price Group Inc.)效力26年﹐她是白宮經濟團隊的關鍵人物﹐不過其知名度在奧巴馬政府之外並不太高。在美國債務談判拖拖拉拉沒有結果時﹐米勒曾盡可能長地幫助推 遲了美國債務違約的日期。前不久﹐米勒又被美國財政部委以重任﹐以反映她不斷上升的成就。

米勒的辦公室位於二層﹐樓上便是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的辦公室。從她辦公室可俯瞰白宮的全貌。

標普的這支團隊成員包括主權債務負責人比爾斯(David T. Beers)﹐他以濃密的胡子而意志堅強等而(在美國政府內)為人所知。90分鐘的會議結束後﹐標普對美國財政部說﹐他們將在這一週晚些時候商討下一步決定。隨後﹐標普這支團隊飛回了紐約。

美國信用降級的時鐘開始發出滴答聲。

標 普手痒難耐﹐隨時準備扣下扳機﹐下調美國債務評級﹐為此美國政府官員已經著急上火了數月之久。今年4月﹐比爾斯和其他標普高管與蓋特納等人會面﹐催促美國 拿出減赤計劃細節。標普高管認為﹐他們對美國財政問題的看法非常透明。英國等其它有著AAA評級的國家早已採取了大膽的減赤措施﹐而美國沒有這麼做。

上週四﹐有關全球債務問題的憂慮席捲了金融市場﹐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大跌超過500點。比爾斯通知美國財政部說﹐“信用”委員會將在第二天召開會議。

週五﹐由於美國就業數據出人意料地強勁﹐美國股市開盤後大幅走高﹐然而當標普下調美國債務評級的傳言在交易所和媒體中不脛而走時﹐美股便開始暴跌。美國東部時間上午9點48分﹐道指開始急劇急轉直下﹐八分鐘里大跌了150點。市場全天反復漲跌﹐標普高管拒絕就其計劃置評。

那時外界幾乎不知道的是﹐標普高管已在週五上午召開了電話會議﹐詳細討論了他們對美國信用評級的看法﹐這是他們對自己評估的所有126個國家都要重復進行的過程。最終﹐他們決定將美國債務評級從AAA降至AA+。

美國東部時間下午1點15分﹐標普致電美國財政部﹐向其轉達了評級下調的消息﹐半小時後他們通過電子郵件向美國財政部發了一份草擬新聞稿的副本。這一公告將很快公之於眾。

這 封電子郵件驚擾了奧巴馬政府。蓋特納給白宮幕僚長戴利(Bill Daley)以及斯普林打電話﹐告知了他們評級下調一事。蓋特納和斯普林隨後前往橢圓形辦公室﹐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奧巴馬。奧巴馬對此的反應無從知曉﹐不過 在他得知這一消息之際﹐奧巴馬正在就歐元區債務危機問題與歐洲各國領導人舉行一系列密集的電話交談。

在美國財政部的辦公樓里﹐一群官員正 聚集在米勒的辦公室逐字逐句地分析標準普爾的新聞稿。這其中包括財政部的高級智囊之一盧瑟福(Matthew Rutherford)﹐他是從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調任華盛頓的﹐還包括財政部的高級律師米德(Chris Meade)﹐以及財政部負責經濟政策的代理助理部長畢洛斯(John Bellows)﹐別看此人的頭銜有點模糊﹐但身為預算專家的他是蓋特納的重要顧問﹐在財政部內扮演著重要角色。

只用了幾分鐘時間﹐畢洛 斯就從標準普爾的新聞稿中看出了財政部視為的明顯錯誤:標準普爾用於支持其下調評級決定的一個基本判斷是﹐美國財政赤字的增長速度要比許多分析人士所預測 的快得多。事實上﹐這一判斷只是國會預算辦公室對美國財政赤字前景的一種“選擇性”設想﹐而不是一種更加標準的前景預判。

而根據標準的前景預判﹐美國未來五年的財政赤字將比標準普爾公司在新聞稿中所預測的少大約3,000億美元﹐而未來10年中將少近兩萬億美元。

由於財政部官員們認為標普下調美國債務評級是因為美國國會達成的預算削減協議所承諾的預算削減額比標普認為適當的數額少兩萬億美元﹐因此他們認為自己新發現的這一破綻可以推翻標普的結論。

這些財政部官員將自己的發現告知了標普、蓋特納和白宮。標普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決定現在面臨著考驗。

標普的管理人士感到震驚﹐他們打電話給國會預算辦公室的一位分析師以徵求他的看法。標普迅即轉而採用了對美國財政赤字更為保守的預測。財政部官員們敦促標普推遲幾天做出下調美國債務評級的決定﹐再多花些時間仔細考慮一下。

美國政府一位官員說﹐鑒於標普對美國財政赤字前景的預測發生了顯著變化﹐財政部敦促該公司重新召集其“信用”委員會成員討論下調美國評級一事。標普對此表示同意﹐該公司在北美和歐洲的管理人士又召開了一次電話會議﹐以討論是否推翻此前的決定。

財政部和白宮官員們緊張不安地等待著會議結果。在幾個小時的時間內﹐他們的心情將經歷從失望到厭惡﹐最終到不可置信的轉變。

標 普的管理人士們認定﹐儘管調整了對美國財政赤字前景的預測﹐但依然應當下調美國的債務評級。但他們改變了認為應當下調美國評級的重點理由。標普不再說下調 美國評級主要是因為美國承諾的赤字削減規模不夠大﹐它轉而強調華盛頓存在功能紊亂的政治文化是導致評級下調的主要原因。

標普重新撰寫了其新聞稿以反映這一變化。

標 普雖然沒有將當前這種政治局面歸咎於白宮和國會共和黨人這二者中的任何一方﹐但標普的管理人士覺得﹐這種政治亂局會令人對美國未來能否達成大幅削減財政赤 字的協議產生懷疑。在他們看來﹐美國要想成功應對人口老齡化和醫療保健成本問題﹐達成這種協議是至關重要的。美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和醫療保健成本的增長速 度未來10年會超過通貨膨脹率。

比爾斯在美東時間晚上8點打電話給美國財政部說﹐標普即將宣佈下調美國債務評級的決定。財政部官員們對此表示抗議。

30分鐘後﹐標普這份具有歷史意義的新聞稿傳遍了全世界。


美財長蓋納留任 批降信評「錯誤判斷」


美國財政部長辦公室7日說,財政部長蓋納將不會辭職求去。白宮表示,歐巴馬總統對蓋納決定留任財長感到欣慰。蓋納7日首次對美債信譽評等被調降作出回應,認為是標準普爾的錯誤判斷,他並認為,中國等國仍會繼續購買美國國債。
白宮發言人卡尼說:「總統要求蓋納留任,歡迎他不辭職的決定。」蓋納曾考慮在達成債限協議之後,辭去財長職務。財政部發言人聲明說:「蓋納財長已告知總統他留任的決定。鑒於我國面臨嚴峻挑戰,他對這項重要的工作有所期待。」
一些共和黨國會議員因為美國債信評等遭史坦普降級一事,要求蓋特納引咎下台。國會參議員保羅要求蓋納下台,以便為經管聯邦經濟政策顢頇不當,及美國債信評 等破天荒遭降級負責。共和黨女眾議員、2012年總統參選人之一蜜雪.巴克曼也要求蓋納下台,為美國債信評等降級和債務危機承擔責任。
蓋納7日說,標準普爾調降美債信譽評等,是「可怕的錯誤判斷。他們處理得十分草率,表明他們的知識嚴重缺乏,不懂得美國預算的基本常識」。蓋納是在接受 CNBC電視台訪談時,首次對標準普爾調降美債信譽評級發表公開評論。他說,儘管標準普爾宣布調降,但美國的國債如今依然安全。他預計,中國和全世界其他 國家將會繼續購買美國國債。
共和黨人說,對於美國國債的信譽首次遭到調降,歐巴馬總統應當負責。但蓋納認為應由國會承擔責任,因為憲法賦予了國會制定納稅與支出的權力。
至於美債信譽調降,會否導致政府、企業和消費者面臨高利率的局面,蓋納拒絕做出預測。
【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執行董事兼主權信用評級委員會主席錢伯斯7日說,美國今後6個月至兩年間主權信用再遭降級的可能性為三分之一。
錢伯斯當天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訪問時說,標普今後6個月至24個月仍將美國主權信用置於「負面」展望。錢伯斯表示,如果美國的財政狀況繼續惡化或政治僵局愈發難解,這些狀況可能導致其主權信用再遭降級。

標普降級“三劍客”浮出水面 沒學過經濟

標準普爾一道降級“聖旨”,美國全球信用威望似乎遭到踐踏,而主使這次降級行為的紐約人卻從沒有學過經濟,引發媒體關注。

綜合媒體8月8日報導,標準普爾一道降級“聖旨”,美國全球信用威望似乎遭到踐踏,而主使這次降級行為的紐約人卻從沒有學過經濟,引發媒體關注。
華爾街這個糟蹋美國地位的人叫錢伯斯(John Chambers),他大學攻讀的專業是文學和哲學,曾經拿到英文文學碩士學位。
55歲的錢伯斯和妻子、女兒和兩條狗住在曼哈頓河濱大道(Riverside Drive)。他已經成為標準普爾的嚴峻面孔,而標準普爾星期五將美國信用評級從AAA下調一檔,引起全球震動。
標準普爾全球主權評級主管比爾斯(David Beers)、多倫多分析師斯萬(Nikola Swann)和錢伯斯是降低美國信用評級團隊的主要成員。
現在,降級“三劍客”成為關注的焦點。經濟學家卡拉貝爾(Zachary Karabell)說,他們的主觀決定讓自己變成身穿“破爛長袍”的“皇帝”。
錢伯斯在堪薩斯州堪薩斯市郊區長大,曾經進入愛荷華州文科高校格林內爾學院(Grinnell College)就讀。在校期間,他是游泳隊的明星,在該學院1000米自由泳歷史上名列第八。
1977年他獲得文學和哲學學士學位畢業之后,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并獲得英文文學碩士學位。
錢伯斯進入金融業的第一份工作是歐美銀行(European-American Bank)國際部,他最終從管理層的實習生上升到副總裁。
標準普爾發言人沃爾金(David Wargin)說,作為金融分析師的錢伯斯主持主權評級委員會,后者是由不同背景的“高級主權分析師”組成。但沃爾金沒有說該委員會不同意對美國信用降級。錢伯斯拒絕發表評論。
標準普爾、穆迪(Moody s)和惠譽(Fitch)三大評級機構行使巨大權利。自從1970年代初期它們對債券的評級就是最終定論。
但奇怪的是標準普爾這次對美國信用降級偏離了另外兩家的決定。財政部發現標準普爾對美國今后10年的赤字有2萬億美元的錯誤,標準普爾卻擱置一旁,稱華盛頓的不穩定和現有的減赤計劃沒有達到標準普爾預期的4萬億美元。
但美國“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認為標準普爾錯了。他甚至稱,愿意給美債“AAAA”評級,至少美國應當得到“AAA”評級,美國可以避免再次衰退。
另外,奧巴馬政府稱標準普爾對美國信用降級是根據對聯邦預算錯誤計算匆忙做出的決定。奧巴馬政府試圖避免標準普爾的降級。但標準普爾為自己的決定辯護。
標準普爾說,國會針對削減預算問題長達幾個月的爭斗導致它對美國信用降級。標準普爾也對國會議員上個星期達成的協議不滿。它對美國政府未來能否改進也沒有信心。

 S&P’s Downgrade of US Debt - 5 Reasons Why it is Wrong and Markets will Rebound

 While Standard & Poor’s downgrade of US debt is sending shockwaves across the US and world economic system, criticism about the downgrade is also mounting from investors like Warren Buffett to economists like Paul Krugman. Here are 5 reasons why S&P’s action may be intrinsically flawed or even malicious, and why the world markets are poised for a quick rebound.

1) Political Motivations:


S&P has declared that the reason for the downgrade is more political than economic. Ostensibly, they wer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political deadlock between Obama’s Democratic Party and the Republicans who control the US Congress. Ironically, nothing could be nearer to the truth than the ‘political motivation‘. S&P is a division of McGraw-Hill, currently headed by Harold W McGraw III, who over the last ten years, has funded Republican National Committee, and the campaigns of prominent Republican leaders like George W Bush, Rudy Guiliani, and most importantly, Mitt Romney, who is now the lead contender for Republican nomination to challenge Barack Obama in next year’s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e hard-line Tea Party backing Mitt Romney, which got a setback following the recent agreement between Obama and Congress is already getting a boost from S&P’s controversial decision.


2) Poor Arithmetic or Malicious Intent:


S&P had made an error of $2 trillion in its calculations that led to the current downgrade, which was promptly pointed out by the US administration. Still, S&P didn’t budge from their intention to downgrade, which reveals an agenda with clear vested interest. Now, if the $2 trillion error was intentional, it calls for a in-depth probe by US SEC. If the error was inadvertent, it speaks a lot about the competence of the analysts preparing these reports and their team leaders who edit and oversee the process before publishing.


3) S&P’s Business Model:


S&P’s business model for the debt rating activity relies heavily on payments by the debt issuers, that is the companies. So, the objectivity and impartiality of S&P’s ratings has always been under question. In the case of governments, there is no such revenue model - at least officially or apparently - and that makes rating agencies like S&P susceptible to be exploring alternate revenue models which may include sharing upcoming sovereign downgrades like the recent US one with friendly investment banks, brokerages, and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who stand to gain massive profits from shorting numerous stocks and indices across the globe. The fact that many leading institutional brokerages had confidentially warned their clients about this S&P downgrade, even after Obama and Congress stitched up a workable short-term plan, raises suspicions. This is something that should be probed not only by US SEC, but authorities like India’s SEBI, as countries including India, Australia, Canada, & Italy have their main indices maintained and sponsored by S&P, for example India’s S&P CNX Nifty.


4) S&P’s Professional Incompetence:


S&P’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 ratings has been questioned numerous times in the past. In 2002, S&P had cut Japan’s credit rating to AA-, but even now Japan has no trouble in borrowing by ‘offering’ a yield of 1.02% for 10-year notes, while German bonds - rated by S&P as AAA - has to ‘offer’ a yield of 2.35% to borrow money. In fact, this anomaly is not restricted to Germany alone, among S&P’s portfolio. Out of the 18 nations still with AAA rating from S&P, many come across as high risks compared with US. The best example is UK, where the debt-to-GDP ratio is 80%, but which still enjoys AAA. In contrast, US is much safer at 74%. S&P’s analysis has often been criticised for not being based on any original research but on just compilations of publicly available data. In the case of companies, S&P may sometimes benefit from insider knowledge, but in the case of nations like US, nothing is secret as almost all economic data is public and debated widely between not only political parties but by some of the best academic and economic brains. But even in assessing companies, S&P has made grave errors in the past, the most infamous being S&P’s AAA reaffirmation of Lehman Brothers, just 3 days before the bank collapsed. Similarly, S&P had goofed upon Iceland, giving it a A- rating indicating ‘strong capacity to meet financial commitments…’, until the very day on which Iceland announced virtual bankruptcy.


5) A Recent History of Defrauding Investors:


Whether S&P’s ratings performance goes beyond mere incompetence or goof-ups, to malicious intent to misinform and defraud investors has been a matter of serious debate. S&P’s role in the run-up to the 2008 housing and stock-market bubble in US and elsewhere, and the subsequent bust in which millions of investors and homebuyers lost everything they had, has been a subject of enquiries. While the Financial Crisis Inquiry Commission called “S&P a key enabler of the financial meltdown in 2008“, a Senate Panel on the subject implicated S&P of sacrificing even core ethics to win fees from banks. For example, S&P had given AAA ratings to several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 (CDOs) by major banks, that were sold to investors, but which were secretly made up of junk sub-prime mortgages, that later collapsed or turned un-sellable, thus causing the financial meltdown.    


Even with all these factors, it is a major win for S&P that their downgrade carried weight and markets responded by massive selling. That is likely to be because S&P has played to the audience - disgruntled public in US and elsewhere - this time around, unlike in their earlier goof-ups like Lehman and Iceland. Citizens around the globe are disgruntled with financial mismanagement by politicians, and this is where S&P’s downgrade has hit a chord. But the glory is likely to be short-lived, as growth fuelled by domestic consumption remains a strong undercurrent in China, India, and elsewhere, and it is only a matter of weeks, if not days, before it causes a rebound in world stock markets including in USA.

評論:

美國國債風波繼續延燒。美國兩黨才剛在8月2日完成舉債上限協商,標準普爾立刻在8月5日下調美國債信評等,造成全球股災。這次的標準普爾降評動作,說穿了,就是兩黨惡鬥的延續,他並沒有做到第三方公正的評比機構該盡的責任,這一切都是政治陰謀。
 
首先,在過去幾天全球的股市瘋狂下跌的情況中,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美國國家債信評等被標準普爾調降這個因素。但是,世界上其他的兩大信評機構,穆迪和惠譽並沒有跟進。所以只有標準普爾的這個降評因素,但是美國國債違約了嗎?其實並沒有。反而在過去幾天的危機中,全球各國政府相繼瘋狂購入美債來迴避風險。這不是很矛盾嗎?這次的危機是因為美債被降評,標普認為他的償債信用度下跌,但全球為了躲避風險卻又買入這個償債能力有問題的美債來避險?不是美國政府騙了我們,就是標普騙了我們?
 
標普所依據的理由。也被美國政府發現錯誤,他們預估美國政府應該減債赤字4兆美元,但美國政府只有削減赤字2.1兆美元,標普運用錯誤的數據來做依據降評。之後被美國政府點出錯誤,開會幾個鐘頭後,維持原訂降評決定,但理由轉變為政府兩黨惡鬥,效率不良。為了降評而降評。
 
但決定要維持降評決定的三人小組也被人發現沒有相關金融操作背景。尤其是現任標普執行長錢伯斯(John Chambers),他以前是cisco的執行長,他的專長是科技業,不是金融業,而且他以前的經歷包括:
 
布希總統國家基礎設施顧問委員會(NIAC)的副主席,負責提供行業經驗和指導,以保護美國重要的基礎設施。曾在布希總統的過渡團隊的教育委員會中擔任職位;曾經擔任克林頓總統的貿易政策委員會成員。
 
所以簡單來說,他就是共和黨的主要成員。標普對美國國債降評,簡單說來就是共和黨另一波對民主黨的攻擊。同時,標普是一間私人公司,他不受國家監管,他背後母公司是McGraw-Hill,這間公司的掌權者是Harold W McGraw III,他在過去10年間都是共和黨的主要支持者。他資助共和黨國家委員會,他也同時是共和黨大老George W Bush, Rudy Guiliani,和Mitt Romney的主要支持者。尤其是Mitt Romney,他在明年很有可能會代表共和黨去與Obama打2012的總統選戰。所以,標普降評後面的動機很令人值得懷疑其政治目的性。
 
雖然標普降低評等的動機很令人懷疑?但是為什麼只有單單的一家評等機構降評,卻會對市場造成這麼嚴重的影響?這就與今年年初IMF對美國的GDP成長所做的預測有關,他們預計美國今年會有3%成長。但在今年的第一季成長率從原先公布的1.9%下修至0.4%,已接近停滯狀態;接下來的第二季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1.3%,不如市場預期的1.8%。這兩季的數字都明顯的與預期的有很大的出入,但是由於QE2已經把錢灑出來到股市裡面了,所以股市已經提前反映了這個利多,現在大家發現美國的真相,經濟並沒有想像中來的好,於是股市立刻打回原形,回復到現有GDP的應有水準。所以在過去這幾天的下跌,實際上是反映了過去的泡沫假像被戳破。一旦回復到與實際GDP符合的水準之時,股市將會暫停下跌,也就是說現在的情況還不至於引發二次金融衰退。美國並沒有開始違約,大家所擔心的是並沒有發生,現在只是把過去聯準會所創造出來的泡沫戳破一部份,還不至於全面性的崩潰。
 
其實目前真正的恐怖未爆彈,應該是歐債問題。尤其是希臘、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違約問題。這幾個國家才是真正最有可能違約的國家,一旦真的發生了,這才會引起很多連鎖的反應,金融骨牌將應聲倒下,這才是最恐怖的未爆彈。美國國債問題是一個老問題了,只要美國國會通過,他們可以永願繼續提高舉債上限直到政府無法負擔的那天為止。但或許那天也不遠了。
 
 美國目前有14兆的國債,每年利息就4000億美金,遭到降評後,美國國債將會預計增加60~70個基點,所以利息將增加到每年5000億美金。美國每年的經常性赤字高達大約6000億美金,所以目前美國每年會增加1.1兆美金債務。美國每月的稅收總額大約在1700~2000億美金,但他的支出每月卻高達3000億美金,所以每個月大約負債1000億美金。 
 

美國國債從支出看,在目前美國政府財政支出中福利性開支(包括社會保障、醫療保健和養老)太大。以2010年度計算,合共19840億美元,占支出比重高達 58%,而政府全年收入才2.2萬億美元。這種義務性支出是美國歷屆政府競選中承諾累積的,所以異常的剛性,很難壓縮。如果不改革,這個比例在十年之後 (2019)預計將達到80%。到2025年,美國的稅收將只夠支付利息(預計將飆升至逾1萬億美元)和福利計畫,將沒有餘 力去做其他任何事情。此外,美國國防支出龐大,2010年度合共6940億美元。

  從收入看,美國目前聯邦稅率水準處於上世紀40年代 以來的最低水準。上世紀80年代雷根推動的保守主義運動推動下,美國的聯邦稅率一直在下降,尤其高收入者的稅率,經過老布希和克林頓時期的短暫調整停頓 後,小布希上臺,繼續為富人減稅。1994年克林頓主政時收入最高的百分之一群體適用的聯邦所得稅率為35.8%,到2004年小布希減稅之後,這一稅率 降為31.1%。此外,小布希還成功地降低了房地產稅,即不動產的遺產繼承人繳納的一種稅。現行的稅率客觀上加劇財富向少數人轉移。上世紀70年代美國 CEO們的平均年薪為120萬美元,是工人平均年薪的40倍。而現在前者為900萬美元,與後者的差距擴大到370倍。另一方面,政府對於社會福利的負擔 進一步加重。
 
民主黨提出的減赤計畫方向是加稅,主要是增加富有階層的稅率,共和黨則主張議削減福利開支。民主黨的主要支持者是廣大的中下階層一般民眾,所以極力反對削減社會福利和醫療開支,若同意,他們就不用選了。而共和黨主要的支持者是富人,所以反對加稅,而且共合當的主要收入來自於軍事石油產業,所以兩黨的利益是對立的,很難達到一個平衡點。簡單來說,對於兩黨最有利的狀況,就是美國與其他國家開戰,美國遭受其他國家的攻擊,造成人民大量死亡,這對於民主黨的社會福利和醫療開支下降有無比的貢獻,而且並不會失信於美國人民;同時也對共和黨的基業(軍火業)有莫大的幫助,一旦開戰,他們便可以打開軍火業的工廠製造大門,賺取暴利,並為美國人民提供就業機會。所以,美債危機若真的到達頂點,美國對其他國家開戰,就會是他們最棒的選擇,兩黨都會獲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